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鲁教高字〔2011〕9号)精神,落实《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全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打造一批优质教学资源,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质量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等。
(一)抓好学科专业建设
1.编制好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依据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主动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重点带动战略对学科人才的需求,重点倾斜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空白学科、应用学科;大力支持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积极扶持优势传统学科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加强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农学、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等应用性、技术性专业的建设力度,培育一批山东地方品牌的特色重点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3.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建立特色专业培育制度,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建设一批在省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制定、实施《潍坊科技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每年遴选建设校级特色专业2个,每个专业资助经费2万元。做好省级、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推荐、申报工作,力争每年建设一个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与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分别按1:2、1:1配套经费。
4.做好新增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专业建设,保证新专业建设经费(文科不低于30万元、理科50万元,工科专业100万元)。加强新上专业论证工作,培育新的专业生长点。注重专业的内涵发展,整体提高专业水平,建立和完善专业评估制度。
(二)加强课程、教材、资料建设
1.突出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课程建设的重点是理清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间的逻辑关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构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系列优质课程群,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2.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分批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以及校级网络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制定实施《潍坊科技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每年建设15-20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左右的网络课程,每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0.5万元、网络课程每门0.2万元。做好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推荐、申报工作。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分别按1:2、1:1配套经费。
3.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主编、参编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启动校级规划教材建设,组织编写一批具有学科专业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自编教材,每部教材建设经费2万元。进一步完善教材选用机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4.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教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搞好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名家授课录制工作,丰富教学资源库,提高网络课程建设水平,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使学生和教师在校内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本项目每年投入10万元。
(三)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施《潍坊科技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教育部“列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15%,理工农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的规定,修订教学计划,并全面付诸实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与质量。推动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工作。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教学基地,确保每个专业有足够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将大学生科研项目、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起来。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力开展非师范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工作,使每个专业均有足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学生按质按量完成实习、见习任务。共建经费每年10万元。
3.开展大学生技能大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电产品设计、程序设计、外语、大学生创业计划、艺术设计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全国和全省有重大影响,大学生参与面广的竞赛中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及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实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切实得到提高。
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逐步实行开展学分制。本科专业要积极推广低年级按学科或专业大类组织基础课程教学,高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意愿、爱好、特长以及学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修读专业,组织专业课教学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理工类专科专业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广大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开展改革与创新,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制定实施《潍坊科技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潍坊科技学院关于修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面修订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课程资源,开设更多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质量课程。
5.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建设,切实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以儒家文化、地域文化、心理健康、文献检索为主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6.学风教风建设。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的观念。每学期都要举行学风考风建设专题活动,严明学习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内在动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形成乐学、勤学、会学的良好学风,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师德建设,通过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
7.建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当地大中型企业以及相关单位在校企合作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二是要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订与修改、教学的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的作用,把社会积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吸收到学院教育教学中来;三是要与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在软件园建立高新技术研究所和实验室,成立学科性技术开发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更加直接地引导学院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形成学院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四)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1.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有选择地引进一批学科专业领军人物以及“双师型”人才,每年聘请国内外名师来校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评选教学名师。制定、实施《潍坊科技学院关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意见》,培育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每年建设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每个团队建设经费2万元。努力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制定、实施《潍坊科技学院教学名师评选管理办法》,制订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启动校级教学名师年度评选活动,每年评选2-3名校级教学名师。坚持开展教学优秀奖评选活动,并把此项活动同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评选和推荐结合起来。此项经费每年10万元。
继续抓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进修学习计划。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每年经费10万元。
3.专家讲坛计划。坚持教授上讲台制度,鼓励他们开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立专家讲坛,积极聘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本科教学任务和为本科生开设讲座。
(五)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全面完善由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系(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组织机构,充实管理力量,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常规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秩序。科学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内容、指标与要素,健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制订、实施《潍坊科技学院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委员会以及相关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实行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完善各级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及教学管理责任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等教学监控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评教、评学、考试、实验、论文、设计等考核与评估的反馈和整改。
四、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学校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决定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和项目资金的分配等重大事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统筹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办公室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订和发布项目指南,确定项目遴选标准和基本条件,聘任评审专家,组织评审立项。
(二)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将服务教学、保障教学质量纳入对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作为各教学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完善政策,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考核、劳酬分配、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挂钩,确立教学质量的奖惩制度。
(三)学校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项目承担系(部)或主持人根据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负责经费的使用。
(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
根据检查、审计、评估的结果,对有关的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建设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学校将根据项目建设情况,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相关立项。
2012年2月